墨西哥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卖不动了旺季消费都去哪了 [复制链接]

1#
雷安萍医生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2342.html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应该是疫情开放以来第一个完整的长假.

八天的假期,旅游的人次达到了8.26亿,旅游收入亿元.

换算下来平均每天都有1亿人出行,每天的收入也超过了一千亿。

微观来看,实际这八天时间正是我们观察消费产业趋势的一个窗口.

像白酒行业,我们就以它来观察消费品的动销.

我们注意到,在两节期间,名酒的零售价明显比往年低了数十块钱,甚至一两百块.

前几年,好像有个关键词,就是提价消费升级。

比如说拿年和年的中秋来比,飞天茅台的渠道批发价先是到了,后又突破了,部分地区的返瓶零售价都超过了.

跟随茅台,很多品牌白酒纷纷涨价,包括汾酒、阳和剑南春、今时元,在行情上好的年份.

夏季呢是销售的淡季,酒企呢,通翅完成控量、提价、推新这些动作。

而在中秋节前半个月是酒企业的发货期和终端的备货期,这段时间他们会对终端的加大力度来促销。

中秋和国庆双节期间,酒企的重点就在于稳价放量,在量和价之间做好平衡。

应该说今年啊,市场仍在消化之前的提价,白酒行业正在经历挤压式的增长,在目前的整体大环境下啊,消费者更在乎性价比.

一个范例就是在年之前,酱香白酒热,市场上基本没有块钱以下一瓶的酒,动辄呢就定价四五百块.

那么进入年呢,很多品牌就开始生产百元左右的酒,包括茅台、保健酒业、喜酒等等,品牌都在下沉,扩大到产业。

白酒也好,食品餐饮也罢,目前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用品牌的势能来抵抗周期的影响.

或者呢,企业呢,将渠道势能啊完全释放,比如说像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地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消费者,企业投资价值的变化?

在过去的六七年里,消费品产业的估值啊跟国际水平啊逐渐融合,估值呢不断提升,到年整个消费品行业迎来了一波大牛市.

之后呢,国内国外的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整个股市体系呢开始回落,这是周期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逐渐接受了消费以渐进式复苏这个趋势,必选消费品表现得非常坚挺,可选消费的调整幅度非常大.

我们建议呢,在持续的配置必选消费品的同时,也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