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28 18:55:00
昨天读了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其实这本书非常的薄,里面也仅仅是整理了采访的一些成功人士的言论而已。没有特别深入的解读。当然这不是一本成功学著作。比起所谓的心灵鸡汤要好得多。最起码包括吴晓波在内所有采访的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群体。书中整理的很多话也都是这些成功人士很多年的一些感悟,值得好好思考。分享几点自己体会。01人是能够标签化的。举个例子,提起吴晓波很多人会知道他是中国最出名的财经作家,提起沈南鹏很多人会了解他是中国最顶尖的投资人。提起董明珠,大家都知道她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一句话,人是可以标签化的。无论他是成功后被标签化,还是标签化之后才成功。总之我们会习惯性地给人贴标签。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人群中很容易地将这个人区分出来。其实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我们无论是管理团队或者创业,还是工作也罢。如果别人不能给我们贴标签,我们可以适当地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些标签给我们的促进作用应该会比单纯的Flag好用的多。02保守应该这样解读《十年二十人》中吴晓波问了所有采访对象一个问题。你是一个激进的人还是一个保守的人。所有的企业家回答几乎都是一致的。都是保守的人。其实他们口中的保守不是一般意义上保守,而是在能够承担损失前提下的一种激进。理解了这样的行为也就真正地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卖车卖房,裸辞创业的人很多都会失败了。因为无论是真正的企业家还是创业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赌徒。他们对风险有着完全的掌控能力。这种掌控能力并不是一定不会失败,而是在失败的时候不会让他们自己伤筋动骨。所以,要正确地理解激进与保守。03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十年二十人》中所采访的对象绝大多数都在一个行业浸淫了多年。从联想的柳传志到玻璃大王曹德旺再到分众传媒江南春。从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到汽车狂人李书福再到安全的周鸿祎。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是否能够成功也依赖于你是否真正地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是否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个书中的例子。吴晓波问江南春怎么样借助分众的平台引爆自己。剑南春说:第一,对吴晓波做一个清晰的定位。用一句话说出吴老师的差异化。因为消费者只能记住一句话。第二,去研究一千个销售商店的人员是用什么样的话术卖掉吴老师的书。这些往往才是正确的。第三,去研究一下吴老师的忠实粉丝是怎么向其他人推荐吴老师的。以上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很多。如果我们将身边的人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都当客户对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下自己。是否我们会给自己一个更清晰的定位呢。04成功是各有各的不同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成功各有各的不同。每个成功的人说的话都是他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但是这些话未必都适合我们。抛开时代背景,运气成分等等一系列因素去模仿别人跟刻舟求剑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性地吸收别人的优点。马云也说过成功的道路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失败的原因总结来总结去就那几个。其实我们是无法规避掉失败的。就像孩子不摔倒永远也学不会走路一样。但是我们学习这些至少可以减少失败带来的损失。就像学走路一样,我们可以摔倒,但是那些要命的摔倒还是要避免的。而这样我们才能离最后的成功更近。最后,很多时候这些大佬的访谈并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但是他们思考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而这才是我们读书或者看记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