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4月28日到5月15日,和夫人跟团参加了美国旅游。4月28日晚9点多乘坐东方航空从上海浦东机场升空,历时14个小时、跨越多公里,于美国东部时间29日零点多到达纽约,正式展开旅程。全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天,游览了纽约、费城、华盛顿、美加边境号称北美最大瀑布的尼亚加拉瀑布;第二阶段,十一天,由罗切斯特乘飞机到芝加哥,然后转飞到盐湖城,再乘大巴到*石公园附近的小镇,随后游玩了*石公园、盐湖城、布莱斯峡谷、锡安国家公园、鲍威尔湖、马蹄湾、羚羊谷、科罗拉多峡谷、拉斯维加斯、圣地亚哥、洛杉矶、旧金山;第三阶段,两天时间,由旧金山飞洛杉矶,转夏威夷,主要游览珍珠港、小环岛游几个景点。夏威夷当地时间14日上午9点多乘东方航空经10个小时飞行,于北京时间15日下午3点多回到上海浦东机场,结束了这次为期18天的异国之旅。
出国游一般需要不菲的费用,而类似美国这样的大国、长距离旅游尤其是,加上签证,更比较周折,所以之前几乎没有想过,更不会轻易行动。去年同时退休的同事吕老师因为之前一起去过泰国,那一次是通过马鞍山青年国际旅行社工作的另一位同事的爱人小孙介绍、协调的,价格实惠,服务很好,所以这次吕老师又通过她联系去美国的旅游,并约我们同往,费用是元,签证费另外元,纯旅游、不购物,行程单上有10多个地方,感觉很实惠,就在过年前和爱人付了定金和签证费,后来虽然发现手头上有很多事要处理,但因为已经付了定金和签证费,只得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往下走,直至踏上旅程。
2
此次旅游时间长,行程紧,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留下的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最大的印象,从好的方面说,是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安逸舒适。无论纽约、费城、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洛杉矶、旧金山、檀香山这样的城市,还是高速公路两旁飞驰而过的乡村、小集镇,都让人宁静安详,而乡村、小集镇,更是偶尔能见到车辆移动、行驶,几乎看不到人,就像无人世界、真正的世外桃源。城市没有我们国内城市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小集镇错落分散,和田野里星星散落般的房子一样,大都半新不旧,但大都很别致,与眉清目秀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最崩溃的地方是:网络信号太差!我们开通的是全球通,高速公路上基本上无法使用,旅游景点甚至像华盛顿那样的地方信号也很不稳定,一些通过网上购买流量包的团友在其他国家都能用,这次在美国几乎都用不了,入住的酒店有W-f,通过密码连接,也只能算勉强能用,这对习惯国内畅通上网的我们简直就是一种每天都要经历的折磨,而对喜欢上网嗮图的驴友更是一种时时都得面对的煎熬。
说到酒店,我们这次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夏威夷,一共住了16个晚上,除了三次是连住了两个晚上,其余都是一个酒店住一个晚上,加起来有13个酒店。出发前从旅行社发的《美国旅行须知》上已经得知,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的牙膏、牙刷、拖鞋等用品,也知道没有烧水壶,但入住以后才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房间里的空调都是窗式的(只有夏威夷酒店是分体的),风力很大、声音很响,就像我们过去在职工食堂里见过的巨型电风扇,吵得根本无法入眠,因而也就几乎不敢用,卫生间的灯也不敢开,因为连着排风扇,声音也是响得就如有了故障,没有地灯,夜里如厕,只能黑灯瞎火,否则就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关于酒店里都是窗式空调,地导的解释是,美国只有窗式空调和中央空调两种,之所以我们居住的酒店都是窗式空调,是因为多年以前行业协会之类的就已经签约或订制或安装,没有来得及更改、更换。在纽约曼哈顿游览时,地导还指着几栋公寓楼说,这些专门给工薪阶层租住的公寓楼,也是统一留好窗式空调的口子,租住者进来时就把自己的窗式空调放进去使用,退租时又把自己的窗式空调带走。
地导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那么,这些在公共场合不会开车鸣笛、大声说话的美国人休息时怎么就不怕吵呢?
还有一点更是很难容忍,就是大部分的酒店房间都有味道,有的甚至刚刚粉刷过就让我们入住,熏得连嗅觉迟钝的我都受不了,又不能开空调,难受得晚上经常睡不好。美国的户外环境很好,非常注意环保,难道不重视室内空气的清洁?还是旅行社为降低成本多赚钱,有意找一些低档次的酒店糊弄我们?
另外,导游提醒我们,酒店房间一般要留小费给服务员的,特别是连续住的时候,说这构成了服务员很重要的一笔收入,给了小费,他们会很认真的打扫、清理房间,否则就会随便弄弄,甚至根本不弄。我们遵照做了,特别是连续住两天时,但发现小费并没有动过,服务员好像也根本没有进来过,自然也就没有打扫或清理过房间。
3
旅游特别是跟团旅游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赶路,而不是在景点畅游,跟团在美国旅游尤其如此,因为幅员辽阔,跑的地方又多,结果就是主要在交通工具上长距离、甚至跨时区的周转、颠簸,又因为美国没有高铁,也没有一般的大众化的铁路客运,于是就是坐飞机和巴士,这次在美国国内坐了两次飞机都是长距离、跨时区的,中间还有转机,每次折腾都是一整天时间,然后就是坐大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最长的要8、9个小时,最短的也要2、3个小时,一般都是5、6个小时,因为类似我们国内那样的服务区间隔比较长,造成的后果是:每次出行,先排空大小便,途中又少吃食物少喝水,进出口都尽量憋着,这对我们这个敏感年龄段的人而言算是一种不小的考验。
或许为了解决万一有人憋不住这样的非常特殊状况,我们坐的大巴后面都有小厕所,我们这个团的全体憋功都很强大,没有出现非常特殊的情况,小厕所也就一直锁着,但是味道还是有,尤其是在美东坐的大巴,肯定是之前的游客用过的,味道重的把团友们都挤到了车前面位置上,引起了一系列的不愉快,整整三天都是。为何一直不处理?地导一直解释美国对巴士驾驶员疲劳开车管得很严,根据车载记录仪,至少要间隔10个小时才能开车,否则就要被处罚,但为什么车上的厕所就没人及时清理呢?
4
无论是酒店,还是商店、旅游景点,还是机场、飞机上,还有个现象与我们国家明显不同,就是我们国家这些窗口地方,工作人员都比较年轻,像机场、飞机上,更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并且统一着装,态度和蔼、热情,而我们看到的美国这些地方的人员不仅着装随便,长得也都有“个性”,而且年龄还偏大,很多几乎就是老头老太,我们在美东时候住的一家酒店,餐厅里为我们服务的还是背驼得完全直不起来的老头,足有7、80岁年纪,颤微微的走来走去,接受他的服务实在于心不忍,临走时就给了2美元的小费,他接过来非常开心,像小孩一样的又是拉手又是拥抱。
这个老头确实比较耐心和热情,但同样的情况却很少碰到过,尽管大都看上去都彬彬有礼,但也就仅此而已,因为他们大都似乎只是在意如何规范,并没有追求怎样周到,这在遇到差错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我们在洛杉矶时住店,给我们两口子的房间房卡用不了,到吧台处理后,房间能开了,却发现竟然是一间完全没有装修过的毛坯房,再回到吧台,要层层上报,走流程,让我们在旁边等了20多分钟,由于原来房间和新换的房间都在在大堂后面比较远的楼上,拖着行李,几次来回,用去了40多分钟才住进新换好的房间,整个过程,吧台的几个美国人都只是在就事论事,更没有主管类的服务员出面表示一下歉意。这是不是一种美式的只有程序、没有热情的管理呢?
类似的讲究程序在夏威夷住店时又经历了一次,这次是我们团全体碰到的,就是入住时要我们银联卡给他们刷美元的预授权,而之前在美东、美西住店,都是地导办手续,再把房卡直接给我们的,没有刷银联预授权的情况,所以很意外,但领队说不要紧,退房时,只要没有损坏房间物品,他们就会解除预授权,跟国内酒店一样,我们便相信了,结果离开时,并没有解除,领队又说是他们不能马上去查房,要事后一个一个检查,10天才会完成解除,结果直到6月4日才解除,这个效率可不是一点点的慢。
5
这次在美国旅游时,还有一个考验是语言问题,虽然基本上是跟团活动,但分散开来特别是在自由活动期间逛景点、商店,就会接触到美国人,每当这个时候,尽管也会突然冒出几个以前学过的单词,使沟通豁然开朗,但更多时候却感到一些很简单的日常词汇都已经忘得干干净净,比如在纽约五大道逛商店,想上厕所,问店员在哪里?怎么比划店员都不懂,通过手机百度翻译,网络又不稳定,最后好不容易百度翻译出来了,他才告诉在哪里。
这让我们想起了前年在日本旅游的时候,无论是酒店、商店、景点,还是机场,一般都有专门说中文的接待员,或者相关人员自己就会比划中文,而那些会说中文的接待员一般是华人留学生或华人打工的。这次在美国各地旅游,碰到的中国人、华人很多,却都没有那样的华人留学生或其他会中文的,而美国人更是几乎都听不懂、不会说中文,只能靠记忆单词,尤其通过手机翻译软件,跟美国人比划,好在他们看我们比划时一般还算有耐心,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
当然,这样也让我们有了近距离接触这些美国人的机会,感觉他们比较沉得住气,遇事不紧不慢的样子,显得比较平和,没有我们在国内时经常看到的那种打鸡血的情况,或者动不动火冒冒的情况,这是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后工业化时代了,只想从容、不求进取了?而我们还处在发展中阶段,不得不什么都竭尽全力、什么地方都要拼搏?
6
在游览的景点中,对尼亚加拉瀑布的磅礴、*石公园的神奇、布莱斯峡谷的雄阔、锡安公园的宏伟、马蹄湾的壮观、羚羊谷的绝妙、科罗拉多峡谷的*斧神工、夏威夷的天堂般美丽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自然风光有的让人震撼,有的让人留恋,更充满异域风情,用诗、画、曲等都很难放开描绘、尽情形容。但这些毕竟也只是自然的东西,最多只能说是自然对美国的赐予,就像让美国处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间,周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跟它叫板,是上帝给美国的眷顾一样。
尼亚加拉瀑布
*石公园
布莱斯峡谷
锡安国家公园
马蹄湾
羚羊谷
科罗拉多峡谷南峡
夏威夷
也许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极力提升一些人文景观的